毒品除罪化是福是禍?
Is drug decriminalization a bad omen?
稍早,州警大人同事傳來一張 Tacoma 警局法規的截圖,附註說明:數據顯示,超速違規的案例多屬非裔美國人,為了不讓民眾認為警方針對非裔美人,Tacoma 市區警方以後不能隨意攔停違規超速的車輛。
克萊兒覺得可笑,這種決策本身不就是歧視的一種?違規就是違規,該抓就抓,當罰則罰,難道還分種族性別?
/
說來巧合,就在同一天,州警大人開車帶克萊兒及州寶出門,州警大人按速限開在慢車道上,後方一部房車因為嫌我們開的慢,硬是從旁超車。險些撞到我們不說,超車後還特地停車開門,朝我們破口大罵順便送上中指一枚。好不容易這位黑人女性駕駛出完氣,便怒氣沖沖朝十字路口揚長而去。沒想到,才一個轉眼,這部車竟筆直撞上疾駛中的公車,足足轉了一圈才停下,被撞開的引擎蓋竄出濃濃黑煙。嘿!這不是現世報 (Instant Karma) 是什麼?
眼看闖了禍,駕駛只得下車,繼續和公車司機吵。州警大人連忙下車,把自己的名片留給公車司機,並打了九一一通報。州警大人說了,若不是車上有我和州寶,他絕對會自己逮捕這位駕駛。
不久後,處理車禍的警察回電給州警大人。他表示,這位駕駛應該是毒駕,所以情緒不穩、言行古怪。不過因為疫情的關係,拘留所常常拒收罪犯,警方也無可奈何。加上大選後,奧勒岡州成為第一個「硬性毒品(海洛因、古柯鹼)除罪化」的州。預料在不久的將來,加州及華盛頓州也會迅速跟進,治安只怕會每況愈下。
/
有人認為毒品除罪化勢在必行,毋需大驚小怪。但克萊兒可以告訴你,毒品交易頻繁的地方向來就是犯罪活動的溫床,兩者習習相關。毒品除罪化毫無疑問會導致犯罪率暴增,再加上警方預算頻頻遭刪減,執法公權力不彰,最終要為此付出代價的還是一般民眾。
當然了,站在事不關己的立場,受害者不是自己,我們可以雲淡風輕的呼籲要給予罪犯改過自新的機會。就像法院的恐龍法官,心中抱持慈悲為懷的人道精神,看著眼前一臉愧疚、貌似懊悔的罪犯,你可以輕易的同情他們、憐憫他們。然而,受害者難道就不渴望得到第二次機會?為受害者主持公道、伸張正義又該是誰的責任?若不幸立場改變,哪天受害的是你自己、是至親好友、甚至是你老公老婆、父母子女,只怕你也會哭喊著要警察盡全力逮補兇手歸案吧!
*照片是華聖頓州 Everett 市的一處遊民聚集區。施打毒品後遺留的針頭散亂各處,一片狼藉。
《州警夫人FUN英文》
Learn to see. Realize that everything connects to everything else.
學習如何觀察。要意識到世間萬物都是彼此相互關連的。
-- Leonardo da Vinci 達文西